<button id="sfzap"><acronym id="sfzap"><u id="sfzap"></u></acronym></button>
      1. <th id="sfzap"></th>
        公告通知
        保健食品“续命”、养生 可能不靠谱
        点击:1908次,时间:2022-10-09 08:56:46

                       保健食品“续命”、养生 可能不靠谱

        来源:北京青年报编辑:郑添元
        摘要:日前,部分人认为吃保健食品可以排毒、减肥、治疗便秘。但是,在医学中并没有“排毒”这一概念,用保健品来排毒减肥通便是没有科学依据的。

        快节奏的现代生活让不少人把保健品当成了“续命”、养生、调理身体的“救命稻草”。特别是号称可以排毒、减肥、治疗便秘的保健品,更是受到年轻人的青睐。然而,市面上形形色色的保健食品真的就安全吗?医生提醒,保健品吃不对,不仅给身体的各个器官带来负担,还有可能出现内分泌紊乱等健康问题。

        “排毒”是个医学“伪概念”

        首先,在医学中并没有“排毒”这一概念,用保健品来排毒减肥通便是没有科学依据的。所谓的“毒”,大多指的是食物消化吸收后的残渣或人体自身产生的代谢废物,以及环境中各种污染在体内的沉积。

        正常情况下,我们的肝、肾、肺等器官都是天然的排毒系统,通过流汗、流泪、咳痰、大小便等方式将体内的毒素排出,额外服用保健品来排毒或减肥都是在给身体增加负担。

        正规保健食品认清“蓝帽子”

        想要认清保健品谣言其实不难,年轻人可以上官网进行查询,老年人切记不要病急乱投医。一般来说,承诺无需去医院正规治疗就能根治某些疾病的大都是不靠谱的。建议还是去正规医院进行诊治,遵医嘱,以免耽误病情。保健品吃出肝、肾损伤,甚至致命的新闻比比皆是,一定不可掉以轻心。

        正规保健食品包装盒上应标出“蓝帽子”保健食品专用标志,下方标注批准文号,国产保健食品的批准文号是“卫(国)食健字”,进口保健食品是“卫(进)食健字”。同时,保健食品的包装上必须注明:名称、净含量及固形物含量、配料、功效成分、保健作用、适宜人群、食用方法、日期标示(生产日期及保质期)、储藏方法、执行标准、保健食品生产企业名称及地址、卫生许可证号,缺一不可。

        长期吃保健品导泻

        或致内分泌紊乱

        很多治疗便秘或者用于减肥的保健品都是有副作用的,有一些保健品打着“纯天然”“纯植物”“无化学添加”的旗号,实际上成分中可能混合着抑制食欲的药物、降血糖的药物、泻药等等,刚使用的时候觉得效果明显,但长期服用后会对身体造成巨大危害。即使是真正不含化学成分的保健品,长期对机体产生导泻作用,也会导致内分泌系统以及肠道菌群的紊乱,并且加重代谢器官的负担,不利于身体健康。

        便秘如果症状严重,影响到生活质量时,建议医院就诊,开具治疗便秘的药物;轻微的便秘可先不用药物治疗,也不要盲目应用保健品,需注意以下几点:

        多饮水,加速新陈代谢。

        适当加强运动,尤其是避免久坐。

        进行肠道按摩:用掌心或者握拳分别以顺时针、逆时针的顺序按揉腹部,每个方向100次,可以促进肠道蠕动。

        饮食上注意:吃点全谷类的食物,如燕麦、玉米、糙米、全麦面包。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,如韭菜、芹菜、红薯、豆芽、竹笋等。适当补充益生菌,如酸奶、益生菌饮料等,改善肠道环境,达到修复肠道环境与肠黏膜、增强肠道蠕动功能并促进排便的作用。

        最重要的一点,要保持愉悦的心情,很多时候,便秘是因为压力和紧张造成的。(王子惠)

        网站首页  -  办事指南  -  政策法规  -  行业动态  -  知识讲坛  -  民生民声  -  便民服务  -  关于我们
        主持:安徽省公共关系策划委员会  网站运营:合肥市食品安全网宣传中心
        版权所有:合肥世语商务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:合肥网站建设〈柒帮科技〉 皖ICP备11020814号  皖公网安备 34011102001102号
        欧美日韩亚洲综合国产日本

            <button id="sfzap"><acronym id="sfzap"><u id="sfzap"></u></acronym></button>
          1. <th id="sfzap"></th>